粮行起名

招牌是商家的门面,新浦自商埠形成,商家就十分注重牌匾的制作,在开张之前取个吉庆或有寓意的字号,再请书法名家书写店号,以提高店铺的声誉。

清末民初,新浦老大街上的店铺牌匾多为名家题写,像1926年开业的馨祥酱园店的招牌字,是清末翰林、山东济宁书法家王垿所写;1933年开业的三五印书馆招牌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;大华商店前身义信商店的招牌,是民国政府外交部次长、后投降日伪的褚民谊书写;其他的如三和兴、万康祥、戴晓觉膏药店等均为地方书法名家所写。

粮行起名

生庆公茶庄是新浦最早的茶叶店,也是民主路上最早的店铺之一,1919年时火车只通到邳州,冀州人张质轩还在郯城卖茶叶,到新浦只能乘坐马车或独轮车,交通还不甚方便。

张质轩闻听新浦因盐而成市镇,有前河而兴的粮市,新浦商贸已渐成雏形,他认为只要有人做生意,就会有喝茶的,于是退掉了在郯城茶叶店的股份,坐上马车前来新浦。

新浦地面上最有影响的是沈家,1900年沈云沛将海州的“甡”字号酒坊、粮行、杂货店移来新浦,又在洋桥巷开设布庄,带动民主路商业发展。光绪年间新浦开埠之初,前河岸边大片河滩,只要给州衙备个案,象征性交点钱,土地随便圈占,因而前河北岸自王巷开始一直向东多为沈家所有。

粮行起名

张质轩1919年来到新浦时,沈云沛已于1918年8月在天津去世,沈氏家族企业由次子沈仲长做主,赵理斋为管家。经营着锦屏矿业、酒坊、粮行、杂货店等企业。

赵理斋,字之铭,1877年生于东海县桃林镇赵圩。12岁到沈家学徒,由于聪明勤快,诚实干练,深得沈云沛器重,30岁时升为帐房。沈云沛去世前曾当着儿子们的面,将沈家企业托付给他管理。

粮行起名

张质轩找到沈仲长,沈安排赵理斋与其洽谈,土地倒是现存的,前河北岸就有块空地,上有几间草房。地块前面临街,后面紧邻前河(现市化路),水上交通便捷,距新浦天后宫不远,是人流集中之地。

开个茶叶店对张质轩来说是轻车熟路,有货源有经验,但是要在空地上盖房子,却是要不少钱的。据赵理斋的孙女,87岁的赵桂兰老人回忆,土地虽是沈家的,但此时的沈家却拿不钱来盖房子。赵理斋想到父亲赵伯慈,在郯城开有油坊和杂货店,找到父亲又约了桃林赵氏集资,凑足3000块银洋,算是有了建房资本。(市桥人家原创:马鉴尧,转载请署作者名。)

粮行起名

这是一个多方出资的店铺,赵理斋想要盖一座大一点的好房子,首开茶庄抢占先机。那时新浦第一池已经建成,中西合璧,白宝山的公馆也在筹建中。

白宝山的公馆也就是后来的东亚旅社,白宝山请天津设计师设计,邀青岛工程师建造,屋顶是欧式红色瓦片,进口德国钢筋水泥,木料选用美国花旗松,一派西为中用的建筑风格。

受其影响,赵理斋也要盖座洋气的楼房。在他的坚持下,花费虽多,但那两层楼房采用弧形门楣、窗楣,上加女儿墙,显得洋气高崇,在那时却是一座高大上的建筑。

粮行起名

房子定了下来,店铺就要起个好听的名字,取字号一要有意义,二要吉利,三要避免与别家雷同。传说清代有位叫朱彭寿的文人擅长代客取名,所得酬金颇丰。

他发现店名的用字常见的不外是那么56个,于是把56个吉祥字串联起来,编了一首“字号诗”:顺裕兴隆瑞永昌,元亨万利高丰祥。泰和茂盛同乾德,谦吉公仁协鼎光。聚益中通全信义,久恒大美庆安康。新春正合生产广,润发洪源厚福长。

粮行起名

土地是沈家的,赵理斋又是沈氏管家,为尊重沈家,就要延续沈云沛家族企业的“甡”字号。传说沈云沛年轻时,十个学子聚在一起闲聊,大家觉得应该做点事情,想到合伙出资开个粮行。

在给粮行起名时,有人说咱们都是生员,在一起合作,提议用“甡”字为号,意即众生员之意。1894年沈云沛殿试中第86名进士,九人为表示祝贺,便将“甡”字粮行股份赠与沈云沛,自此沈家企业均以“甡”字冠号。

粮行起名

茶庄以甡庆公为号,既顾及到沈家,又选用吉祥之“庆”字,公即表示茶庄为多方集资认股而成。甡庆公茶庄字号请晚清道人、江西临川人、著名书、画名家李瑞清书写。

润笔费用了多少银元?已随故人辞去而逝,不过从中可以看出赵理斋的经营理念,要做就尽力做最好的。茶庄门楣上除去“甡庆公”三字,两边窗楣上方还书写旁牌:“东坡制谱”“陆羽评经”,这在老街独具特色。1927年北伐军进驻新浦,沈家产业遭查封,茶庄股东为摆脱干系,将“甡”字改为“生”字,以示切割,也即今之“生庆公茶庄”。

(市桥人家原创:马鉴尧,转载请署作者名。)

 参阅资料:

《新浦区志》方志出版社,2000年。

《古代“五行八作”指什么?店铺取名暗藏哪些秘密?》 历史的世纪, 2023年7月30日 。

《沈云沛传记》刘风光著,香港:中国文化出版社,2023年。

图片选自网络。